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635573293120传真:02080287134
乐竞体育1961年寻找多年的烈士遗孤去世许世友大怒:为什么不告诉我?
1960年,许世友在上海寻访到期盼已久的烈士遗孤,却得知对方已于1961年因病去世。这个噩耗让这位铁血将军愤怒不已:"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个遗孤,是当年济南战役中一位英勇牺牲的敢死队员郭由鹏的女儿。1948年,郭由鹏临终前将从未谋面的病重女儿托付给许世友。十余年来,许世友三次发起寻找,终因时间耽搁,未能及时救助这个烈士的孩子。这段尘封的往事,不仅是一个将军信守承诺的故事,更是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悲歌。
1960年,许世友在上海寻访到期盼已久的烈士遗孤,却得知对方已于1961年因病去世。这个噩耗让这位铁血将军愤怒不已:"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个遗孤,是当年济南战役中一位英勇牺牲的敢死队员郭由鹏的女儿。1948年,郭由鹏临终前将从未谋面的病重女儿托付给许世友。十余年来,许世友三次发起寻找,终因时间耽搁,未能及时救助这个烈士的孩子。这段尘封的往事,不仅是一个将军信守承诺的故事,更是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悲歌。
1948年的济南城,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华野第九纵队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的敢死队正在发起对济南城的第四次进攻。
城头上,一群英勇的敢死队员们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敢死队中有一名战士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郭由鹏。
这位来自浙江宁波的汉子,从小被伯父抚养长大。13岁那年,伯父将他送到上海一家米行当学徒。凭借着过人的武艺,郭由鹏在1943年加入了中国党。
战斗进入白热化,郭由鹏一人就击毙了五名敌人。但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条手臂被砍断,身中两枪。城门虽然打开了,但他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许世友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往医院。病房里,郭由鹏奄奄一息。许世友握着他的手,向这位英雄表达敬意。
郭由鹏用尽最后的力气,向许世友诉说着心中的牵挂。原来在上海,他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话未说完,这位年轻的战士就永远闭上了双眼。
许世友在郭由鹏的遗体前深深鞠躬,庄严承诺一定要找到他的女儿。这个承诺,也开启了一段跨越十多年的寻找之路。
战士的背后,还有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郭由鹏参军时才刚结婚三个月。1947年,他收到妻子秦玉兰的来信,得知自己有了一个女儿,取名娟娟。
作为一名军人,郭由鹏始终牵挂着远在上海的妻女。他曾收到妻子的信,信中说女儿的病情很重。这让他日夜担忧,却又无法回家探望。
一个平凡的兵,一个普通的家庭,就这样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之中。郭由鹏用生命换来了济南的解放,却永远失去了见到女儿的机会。他最后的牵挂,化作了许世友心中的一个沉重承诺。
上海解放后,许世友立即给解放上海的军长聂风智打去电话,请求帮助寻找郭由鹏的女儿。身为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沉重的承诺。
1950年,许世友调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后,趁着视察川沙海防的机会来到上海。在与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扬帆会面时,许世友详细讲述了郭由鹏烈士的事迹和遗孤的情况。
扬帆接下这个特殊的任务后,找来了一位对上海街巷了如指掌的老警员钱运石。这位老警员在解放前就在英租界巡捕房工作,当过、巡警和,1945年加入了中国党地下组织。
钱运石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之路。他手中掌握的信息极其有限,只有烈士的名字和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两条线索。在百业待兴的解放初期,这无异捞针。
为了寻找更多线索,钱运石前往华东军区部查询。然而得到的回复却令人失望:郭由鹏烈士的遗物在战后就下落不明了。
不甘心的钱运石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民政局。他认为军属们常常会去民政局询问情况,或许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几个月的奔波却依然一无所获。
一个偶然的机会,钱运石从苏州来的亲戚带来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一篇纪念郭由鹏烈士的文章。这让搜寻工作出现了转机。
钱运石立即与文章作者取得联系,在无锡见到了这位姓林的郭由鹏生前战友。通过林姓战友的描述,郭由鹏的身世和参军经历逐渐清晰起来。
新的线索显示,郭由鹏的妻子在上海榆林区的一家纱厂工作,女儿名叫娟娟。扬帆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钱运石前往榆林区各家纱厂展开调查。
然而,命运似乎在和他们开玩笑。数月的走访调查依然没有任何进展。随着扬帆调任他处,这次寻找行动也不得不暂时搁置。
这次寻访虽然没有找到烈士遗孤,但却为后续的寻找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线索。从郭由鹏的身世到妻女的大致去向,这些信息都为日后的寻访行动打下了基础。
在这场跨越上海城的寻访中,从许世友到扬帆,从钱运石到众多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烈士的承诺。榆林区的大街小巷记录着他们奔走的身影,见证着一段寻找烈士遗孤的动人故事。
1960年春,许世友在老友黄赤波的协助下,终于打探到了关键线索。原来秦玉兰早已改嫁,而娟娟被送到了一户姓张的人家。
黄赤波是上海市公安局的一位老干部,他组织了一个专门小组负责此事。通过走访调查,他们在上海郊区找到了秦玉兰的新家。
秦玉兰见到调查组时,道出了这些年的艰辛。郭由鹏牺牲后,她带着患病的女儿生活困难。当时社会动荡,救济款迟迟未到,无力负担高额的医药费。
在一位街坊介绍下,秦玉兰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对方答应为娟娟治病,她才reluctantly同意了改嫁。但新丈夫的家境也并不富裕,最终还是无力承担娟娟的医疗费用。
1955年,娟娟的病情持续恶化。秦玉兰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将女儿送给一户条件较好的张姓人家收养。这户人家住在上海市郊,家中开设着一间中药铺。
调查小组立即前往张家了解情况。张家夫妇告诉调查人员,他们确实收养了娟娟,也为她延续了父亲的姓氏。但遗憾的是,即便尽了最大努力,娟娟的病情仍在恶化。
黄赤波立即向许世友汇报了这一情况。许世友当即表示要亲自去看望娟娟,并安排最好的医院为她治疗。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个玩笑。
就在调查组准备安排许世友探望的时候,张家传来噩耗:娟娟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去世。这个消息传到许世友耳中时,已是1961年。
许世友闻讯大怒:"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这声质问不仅是对调查组,更是对这些年来种种阻碍寻访的命运。这个承诺了十三年的心愿,最终还是未能完成。
张家提供的信息显示,娟娟生前性格开朗,从不因自己的病情抱怨。她经常在药铺里帮忙,小小年纪就能分辨各种中药材。养父母待她如亲生,为了给她治病,几乎倾尽了家产。
娟娟去世前,曾经问过养母关于自己亲生父母的事。养母告诉她,她的父亲是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生命。这个故事,成了娟娟生命中最后的慰藉。
这场历时十多年的寻访,最终以遗憾收场。但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沧桑,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从许世友到黄赤波,从秦玉兰到张家,每个人都在命运的洪流中,演绎着各自的悲欢离合。
1961年深秋,许世友带着一队随行人员来到上海郊区的张家。在这个承载着太多记忆的小药铺前,他默默伫立良久。
张家夫妇将娟娟生前的遗物交给许世友,其中有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和几张照片。照片中的娟娟虽然面色苍白,但眼神坚强,与父亲郭由鹏年轻时的神情极为相似。
许世友决定在张家药铺旧址建立一座纪念馆,专门收藏郭由鹏父女的事迹资料。他还安排人将郭由鹏在济南战役中的英勇事迹编入教材,让更多人了解这位英雄和他的女儿。
1962年春天,纪念馆正式落成。许世友亲自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郭由鹏烈士父女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郭由鹏的军功章、战斗照片,以及娟娟留下的日记和遗物。
上海市政府在纪念馆周边建起了一片绿地公园,名为"英烈园"。每年清明节,都有大批市民前来祭奠,追思这对父女的故事。许世友也会抽时间来此凭吊。
1965年,一位退伍老兵找到许世友,交给他一封尘封多年的信。这是郭由鹏在济南战役前写给女儿的家书,但因战乱一直未能寄出。信中写道:"亲爱的娟娟,等打完这一仗,爸爸就回来看你。"
许世友将这封信和其他遗物一同捐赠给了纪念馆。他还专门邀请了当年参加济南战役的老战友们,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纪念活动。
1970年代,许世友退休后,仍然关心着纪念馆的建设。他多次强调要把这段历史好好保存下来,让后人记住先烈的付出和牺牲。
纪念馆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有个叫小荷的女孩,在参观后写下了一篇感人的文章。文章在当地报纸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许世友看到后,特意找来这个女孩,鼓励她继续写作,传播烈士的故事。
1980年,一部以郭由鹏父女为原型的话剧在上海上演。许世友坐在观众席上,看着舞台上重现的历史场景。这出话剧后来在全国巡演,让更多人了解了这段感人至深的往事。
时光流转,许世友始终惦记着这对父女。他经常对身边人说:"先烈的故事不能忘,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当有人问起为何如此重视这段往事,他总是说这不仅是一个承诺,更是一种责任。
如今,郭由鹏父女的故事已经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纪念馆里,那个年轻的英雄和他未曾谋面的女儿,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面中。这是一个关于承诺、责任与牺牲的故事,也是一个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