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635573293120传真:02080287134
乐竞体育探寻幸福密码:彭凯平教授的福流智慧
人物档案:彭凯平,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后留校任教,1997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2008年起,他担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及首任系主任,目前也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他是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和国际积极教育联盟(IPEN)中国理事以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的执行主席。
2月23日的午后,重庆嘉陵江边的气氛虽然寒意犹存,然而人们走进重庆大剧院,期待着一场关于幸福的盛宴——彭凯平教授将在“陆海讲读堂”分享他的幸福哲学。
作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开创者,彭凯平在各大媒体上频繁亮相,他的声音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传播着幸福的重要性。面对前来聆听的群众,这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更像是邻家长辈,亲切得如同随时准备递上糖果一样。无论在课堂还是讲座上,彭教授的笑容都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心。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历史短暂,但积极心理学对现代人至关重要。”在采访中,彭凯平语气真诚,强调通过分享知识,帮助更多会到积极情绪,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他的课堂上,笑声不断。彭教授提到,真正的笑容,也就是迪香式微笑,需要调动面部多块肌肉的共同作用。它不仅是愉悦的表现,更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的幸福泉源。
彭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一个重要概念——“福流”。他解释道,这种状态源于全神贯注的快乐体验,最早被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的“心流”理论探讨过。不过,彭凯平强调,他选择将“心流”翻译为“福流”,不仅因其发音相近,还因为这两个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他坚信,“福流”能更为准确地表述人类的幸福极致体验。
在谈到他与“福流”的首次邂逅时,彭教授提到了一个难忘的瞬间:在17岁时,他无意中听到古典音乐《溜冰圆舞曲》,那种让他沉醉其中的感受,恰恰就是“福流”的体现。他形象地描述,这种快乐的状态恰如陶醉于音乐之中,让人忘却现实,心灵得到飞升。
然而,尽管社会上有许多提升幸福感的方法,许多人在生活中却仍感到幸福感不足。“这是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大众家庭演变为小家庭,孤独感日益加重。”彭教授指出,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也常常导致幸福感下降。现代人常常通过社交媒体,对他人生活进行攀比,这背离了追求自身幸福的本质。
让我们从中学习,通过积极的方式生活,增强身体、心理的活动。无论是读书、跳舞还是社交,重要的是不断追求快乐的人生。“即使我作为心理学家,生活中也会有不如意的时刻。”彭教授笑着坦言。他会通过深呼吸或欣赏窗外的美景来调整情绪,并从教大家如何面对面临的挑战中,感受到自我成长。
彭凯平教授与重庆的深厚渊源,源于他与西南大学的合作及与重庆的学生们的情感链接。他多次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的研究,拥有丰富的实地研究和实践经验。正因如此,他对重庆这座城市在幸福指数上的表现充满信心。
“幸福是一种人类追求的极致状态,而福流就是这状态的完美体现。”彭教授希望每个人都能活出心花怒放的生活,感受福流带来的温暖与快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