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乐竞体育为何不去祭拜清东陵和清西陵?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后人吗?

发布时间:2025-01-25 17:47:46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也是最接近现代的一个,自1912年灭亡至今不过一百一十余年。祭祀祖先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有清明节祭祀先人的缘由。然而,让人不解的是,现代人很少见到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后裔前往清东陵和清西陵祭拜祖先。这是因为爱新觉罗家族已经没有后人了吗?

  当然不是爱新觉罗家族没有后人。尽管清末的三位皇帝——同治、光绪和溥仪——都没有留下子嗣,这给后人一种爱新觉罗家族人丁稀少、似乎断子绝孙的印象,但实际上,爱新觉罗家族人口众多,是如今满族中占比相当大的姓氏家族。

  然而话说回来,在十六世纪中叶,爱新觉罗家族的确并不显赫,在各个女真部族中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家族,那个时期整个家族也仅有二三十人。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爱新觉罗家族才逐渐繁荣起来。到了他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家族人口已超过百人。随着皇太极的儿子清世祖顺治皇帝入关,爱新觉罗家族正式开始统治全中国,攫取了更多资源,家族人口也因此大幅增长。

  清朝入关后,由于满洲人口稀少,以少数民族治理人口众多的汉人自然非常困难。因此,清朝要求满人多生育,增加人口。特别是对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繁衍和赡养,统治阶层尤为重视,并采用丰厚的奖励政策鼓励皇室成员多生子嗣。

  再来看看这封爵的年收入。清朝亲王每年可得1万两银子和1万斛禄米,换算成现代物价,大约相当于500万元人民币;郡王每年收入5000两银子和5000斛禄米,折合约250多万元人民币;而贝勒每年收入2500两银子和2500斛禄米,按照现代物价大约为120多万元人民币。

  清朝皇室的爵位中,在贝勒爵位之下,还有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等多个爵位。这些封爵均拥有相当可观的收入。

  清朝的封爵制度规定爵位世袭递降,即每传承一代便降一级。例如,父亲为亲王时,儿子继承的则为郡王,孙子则只能承袭贝勒爵位。然而,这一递降制度有其降级的上限,最多只能降四级。也就是说,亲王的后代最低只能降至镇国公,不能再降。而郡王的后代最低则降至辅国公,依此类推。

  因此,即使是镇国公和辅国公的收入也非常丰厚。此外,清朝的皇室成员如果表现特别杰出,比如立下重大的军功或做出巨大贡献,还会被授予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即子孙后代永远不会降级,始终保持王爵的传承。这样一来,清朝皇室的生育积极性自然被激发起来了。

  清朝皇帝以身作则,顺治皇帝尽管仅活到24岁,却育有14名子女。而他的儿子康熙皇帝生育能力更为强大,共生育了55名子女。事实上,爱新觉罗家族在康熙时期人数已经接近五百人。到了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时期,家族人数增至一千多人;再到雍正的孙子嘉庆皇帝时期,家族人数更是超过了五千人。

  即使清朝皇室成员没有被授予爵位,从乾隆时期开始,他们每年也无需从事任何工作。皇室近亲每年可获得36两银子和42斛禄米,约合现代20万元人民币,而皇室远亲则每年领取24两银子和21斛禄米,相当于现代10多万元人民币。

  看看这些无所事事的皇室成员,他们不需要工作,每天不是遛鸟就是逛街,却比现代996的打工人赚得还多。因此,他们白天遛鸟,晚上也“遛鸟”,这样一来,不正好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口增长做出了贡献吗?

  1912年,隆裕太后代溥仪签署了退位诏书,宣告清帝逊位,清朝正式灭亡。当时,爱新觉罗家族大约有十多万人。到了20世纪30年代,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口已增长至约14万人。

  爱新觉罗族的人口目前难以统计,主要原因是许多人已经改名换姓。虽然清朝灭亡后,清朝和政府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例》,承诺给予皇族优待政策,但许多皇室成员仍然担心政府会食言或将来遭受清算,因此纷纷选择改名换姓。

  爱新觉罗家族改姓后,主要以金和赵为主,还有一些改为王、孙、罗、鄂等姓氏。然而,多数清朝皇帝的直系后裔多改姓为金和赵。改姓金是因为“爱新”在满语中意为黄金,而改姓赵则源于“觉罗”在满语中代表远方,同时汉族的赵姓在满语中的发音也是“觉罗”。因此,不少人至今认为爱新觉罗家族很可能是宋徽宗赵佶被金国人掳走后繁衍的后代,实际上是汉族赵氏的后裔。

  由于爱新觉罗家族的许多人改名换姓,因此现如今很难准确统计这个家族的人口。不过,也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选择重新使用爱新觉罗姓氏。例如,著名女画家爱新觉罗·紫薇女士,她是道光皇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的后人。她的父辈早已改姓金,她原名金毓肦,毓字是她这一代的字辈排行。为了绘画事业,她听闻书画界更认可爱新觉罗的名号,于是恢复了爱新觉罗姓氏。此外,还有一些演艺界明星,如爱新觉罗·启星和爱新觉罗·启迪等,也出于各种原因恢复了爱新觉罗姓氏。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的规定,末代皇帝溥仪得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并保留帝号。因此,许多皇室成员仍依附于溥仪,生活在北京。然而,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他先是投奔亲生父亲载沣,居住在醇亲王府,随后短暂迁居天津,最终在日本人的蛊惑下前往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

  溥仪赴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日本傀儡皇帝后,许多皇室宗亲也随之迁往东北,因此爱新觉罗家族有相当一部分成员再次定居东北。

  以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例,这里生活着许多从北京迁来的清朝皇室成员。这些人选择在此定居是有原因的,因为新宾满族自治县是努尔哈赤龙兴之地赫图阿拉城所在地,并且这里埋葬着努尔哈赤祖辈的清永陵。爱新觉罗氏列祖列宗的陵墓坐落于此,这些皇室成员的迁居也可以看作是替祖先守陵。

  部分皇室成员不愿意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北京,因此选择继续留在这里。例如,溥仪的生父载沣便是如此。溥仪多次邀请载沣前往东北共享荣华富贵,但载沣都拒绝了。他看穿了日本人的野心,宁愿留在北京守护祖产,也不愿成为日本人的傀儡。

  后来,载沣经济拮据,一度依靠变卖祖产维持生计。而他的其他子女也基本都留在北京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载沣宁愿变卖祖产也不愿做日本人的走狗,这种气节得到了新中国的认可和称赞。因此,载沣和他的子女都受到了新中国政府的优待。

  但是,如果不考虑那些散居在全国和海外的皇室成员,仅说居住在北京和东北地区的皇室成员,他们离清东陵和清西陵的距离并不远,去祭拜祖先并不是难事。为什么每年都没见到爱新觉罗的族人去祭拜清东陵和清西陵呢?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清东陵和清西陵都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为5A级旅游景区。它们不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私产,而是属于国家的文化遗产。想要进入这些景区,需要购买门票。当初,溥仪被特赦后,想回故宫看看也得买票。末代皇帝回家探望都需要买票,其他皇室成员想进入清东陵和清西陵又怎么可能不买票呢?

  按照规定,清东陵和清西陵的运营机构每年确实会组织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祀表演,这些活动公开进行,旨在宣传景区并吸引游客。然而,个人或团体私下进行的祭祀表演,则属于违规行为,会被景区管理机构予以制止。

  因此,即使有些皇室成员想要祭拜祖先,也无法公开前往,只能以游客的身份购买门票,简单地磕头、鞠躬、献花、上香了事。

  确实有一位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恒绍曾公开举办过盛大的祭祀活动。恒绍是乾隆皇帝的第七世孙,手持爱新觉罗宗谱,且一直以自己的姓氏为荣。不过,他的祭祀活动并未在清东陵或清西陵进行,而是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清永陵举行。祭祀期间,他扮演皇帝,带领一众身穿宫女、太监、大臣服饰的人进行祭祖仪式。

  爱新觉罗·恒绍的盛大祭祖仪式当时遭到了新闻媒体的严厉批评,许多网民在网络上嘲讽和谩骂他,认为他并非真心祭祖,而是企图复兴清王朝。

  网友们对爱新觉罗·恒绍的盛大祭祀感到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尽管在其200多年的统治中曾有“康乾盛世”的辉煌,但到了中后期,朝廷的和无能使中国逐渐走向落后,挨打,最终沦为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对象,丧失主权,人民饱受压迫和苦难。

  尽管清朝早已灭亡,但它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创伤依然未能完全愈合。因此,爱新觉罗家族的许多人选择改姓,甚至许多满洲贵族也纷纷更改了自己的姓氏。

  事实上,在时期,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仍然有前往清东陵和清西陵祭拜的情况。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那动荡的十年间,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已经完全放弃了这一想法。

  尽管在改革开放后,社会风气逐渐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但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很少前往清东陵和清西陵祭拜。毕竟,清朝已经灭亡多年,爱新觉罗家族也繁衍了许多新一代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一代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与埋葬在清东陵和清西陵的祖先已有很大的距离。他们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家族认同感也被削弱,因此不再想着祭拜祖先的陵墓。

  随着时代的变迁,封建王朝早已灰飞烟灭。时过境迁,昔日的清朝皇室成员大多调整了心态,过上了低调而平凡的生活。

  那些不断自吹自擂、自诩为皇室成员的人往往怀有别有用心的目的。实际上,那些整天把皇室身份挂在嘴边的人,大多数并非皇室嫡系,而是皇室的远支旁系后裔。真正的皇室嫡系后裔,像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那样,通常都过着低调的生活,从不炫耀自己的爱新觉罗姓氏。只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才会整天自称为前清皇室的后裔#深度好文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635573293120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JING SPORTS